服务项目




联系我们
手机:13861246686
电话:0519-83729983
QQ:526964326
微信号:czxl526
公众号微信号:czxl525
网址:http://www.czczxl.com
地址:常州市武进湖塘茂业豪园8栋一楼东首
幼儿/儿童心理咨询

常州幼儿/儿童 偷窃

发布日期:2012/1/8    阅读:3268 次
         很多家长都面临过一个棘手的问题:孩子偷偷从家里拿了钱,买回了自己需要的东西;甚至从别人那里“拿”回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对于孩子的类似行为,家长的不当反应通常有两种:要么惊恐万状,怒从心头起,一顿暴打;要么视而不见,甚至姑息迁就,替孩子打“掩护”。这两种做法危害极大,往往会把孩子向不正确的道路上“推”一把,同样不可取。
      调查显示,偷窃行为在孩子中并不少见,绝大多数孩子在幼年、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过“顺手牵羊”的经历,但动机不同,情节轻重不一样。当家长面临这个问题时,既不能掉以轻心,也不宜反应过度。应该说,家长处理问题的冷静程度和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。
       一般来说,孩子产生此类行为,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:
第一,是为了满足对物品的需要。虽然孩子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,不光彩的,但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好,又控制不住自己,故意把别人的东西悄悄地带回家,以满足对物品的渴望。对此,家长不能姑息迁就,也不能粗暴解决,应认真对待,寻找针对性强的矫正方法。
第二,是家庭的不良影响造成的。有时,问题虽然出在孩子的身上,但根子却在父母这里。比如家长爱占小便宜,在外面占了小便宜,便在家里沾沾自喜,孩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也悄悄地跟着学,随着占小便宜的愿望逐渐增加,孩子往往也沾上小偷小摸的行为。应该说,孩子偷窃,家长是有责任的。
第三,偷窃是其它不良行为习惯的伴生品。孩于在偷窃之前,往往先有说谎、厌学、吸烟、逃学等不良行为。而如果这些不良行为未经发现,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教育,很容易发展成偷窃行为。比如有的孩子上网需要用钱,直接从父母那里不能得到,便从家里小偷小摸,一旦成功后,就从家里渐渐偷到社会,从小偷小摸发展到见了别人的东西,不管是否需要,都要把它偷到手的恶习。所以,要改变孩子的偷窃行为,就得同时治理孩子的其他问题。
第四,受不良朋友的“控制”。有的孩子知道偷窃是不对的,而且从本心里也不打算这么做。但由于交到了不良朋友,受人唆使或胁迫所致。
      针对以上原因,家长在处理孩子“拿来主义”的时候,必须遵从以下几点:
1、慎用“偷窃”二字。不要轻易地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“偷窃”,在很大程度上,孩子一开始的行为并非属于真正的“偷窃”,可能只是一念之差造成的,这时候要把孩子拉回正路上来并非难事。家长对孩子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。如果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是“贼”,是不可救药的,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,往往起不到挽救孩子的作用,反倒会促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:既然爸爸妈妈都已经这样看我,我还有必要改好吗?
因此,对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,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,努力把他们从歧途上拉回来,应该给他提供醒悟的机会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加强诱导。过于急躁的处理反倒会适得其反,造成孩子们是非不分,破罐破摔。家长应从尊重、爱护的真诚愿望出发,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,多采用赞许、表扬、信任、奖励的方法,点燃他们的自尊心,唤起他们的荣誉感,消除对抗情绪,树立上进的信心。特别是发现孩子有改正的苗头后,家长要及时抓紧给予肯定,促其转变。
2、培养是非观念,增强是非感。
孩子偷窃,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。因此,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,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,增强是非感开始。要做到这一点,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,逐步提高,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,如果今日小偷小摸,将来就有可能大偷大摸,走上犯罪的歧途。通过反复教育,培养孩子的是非观,增强改邪归正的决心。
3、增强孩子抗诱惑的能力,巩固新的行为习惯。
有偷窃行为的孩子,在接受教育后,会有所改变。但任何行为习惯的改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。当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,旧的行为在短期内仍会影响他们。如有偷窃习惯的孩子,由于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,当他面临偷窃机会时,又会“不由自主”地行窃,尤其在过去“哥们”的勾引下,又会“旧疾复发”。因此,在相当时期内,适当地控制外部条件,帮助他们避开某些直接诱因是十分重要的,尤其要注意孩子交往的群体,加强“监控”和引导,远离不良朋友。并要通过教育,使他们坚定与错误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。当孩子有进步时,家长及时表扬、鼓励、赞赏。当孩子出观反复时,家长切不可急躁,既要批评,又要耐心说服,使孩子受到震动,产生内疚心理,才会增强自觉改正的决心。
4、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。
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,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。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,长此以往,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,就很容易走向极端,造成不良后果。孩子的“拿来主义”行为,也有这个原因。要教育孩子,在想得到任何东西之前,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,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。同时,家长要努力消除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,让他懂得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物质的满足。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做简单的家务,培养他的劳动观念,并及时送上表扬,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。让孩子渐渐意识到,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“报酬”是快乐且光荣的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孩子“不劳而获”的“拿来”行为。
 
常州成长心理咨询室欢迎你前来咨询!